中国城市何以链接世界

 新闻资讯     |      2024-02-02 05:22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既是中国城市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实践,迫切需要理性思考和评价导向。当前,一个重要的前沿课题就是中国城市何以链接世界?尹宏研究员等学者的新作《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研究》对此作了回答。该书目前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先后有北京、南京、西安、洛阳、杭州、广州、成都等城市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并列入发展规划。虽然学界对如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但是一直缺乏系统研究。本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是国内第一本研究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的学术专著,深入研究世界文化名城的内涵特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全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状况进行比较评价,将世界文化名城这一抽象的理念具体化为指标体系和行动指引,探寻中国城市走向世界的文化路径。全书呈现出“三个结合”的特点。第一,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的理论逻辑与主流趋势相结合。纵观全球,无论是成熟的世界城市还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城市,以文化沟通地方与全球、平衡传统与现代,已然成为入围世界城市网络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该书深入阐释了文化推动城市转型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深入探析了以文化推动城市崛起的发展大势。第二,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的模型框架和指标体系相结合。一方面,该书引入系统分析思维,提出“功能-声誉”评价模型,首次将文化声誉视角融入世界文化名城评价。文化功能评价反映城市在文化保存展示、创新创造、生产消费、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能力现状,文化声誉评价反映城市的文化识别度、知名度和美誉度,两者互为支撑、一体两面,以此建构了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的模型框架;另一方面,该书基于文化“功能-声誉”模型,构建了包含6个评价维度、12个比较领域、42个测度变量的世界文化名城评价指标体系。第三,世界文化名城评价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相结合。该书对我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城市实践提出策略和路径建议,形成了“评价依据-评价工具-评价结果运用”的立体研究范式。一方面,该书运用世界文化名城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全球17个国家31个重要文化名城进行了总体评价。将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划分为“均衡协调型”“功能优势型”“声誉优势型”“低度均衡型”四大类型,并对其文化发展成效进行归因分析,以揭示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阶段性、差异化特点。另一方面,该书突出中国城市的国际比较,我国样本城市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比较研究中发现竞争优势和短板差距,结合我国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发展的需求,提出不同类型城市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策略建议与路径选择。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要发展建设成世界文化名城,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应当通过哪些途径去化解这些难题?《世界文化名城评价研究》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研究,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